2017年工信部共发布四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136户企业的1473个车型上榜,其中新能源专用车373款,占总数的25.32%。以2017年第四批推荐目录为例,本批目录共包含96户企业453个车型,其中新能源专用车领域有47户企业158个车型进入,国内44家动力电池企业为该批次新能源专用车提供配套。
可见政策层面上,电动物流车既面临阻力,也有机遇。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都在大力鼓励新能源物流车发展。
与此同时,国内互联网巨头也在加快对新能源物流车布局。日前在2017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发布了一项代号为“ACE”的未来绿色智慧物流汽车计划,联合上汽、东风、瑞驰等车企打造百万台新型智慧物流汽车。
目前,电动物流车市场主要面向最后一公里的O2O配送,要保证货物安全、及时抵达目的地,这对动力电池的循环寿命、续航里程、充电速度、安全与可靠等方面提出严格要求,该企业在努力抓住新机会。
未来,电动物流车潜在的市场空间在300万辆,巨大的电动物流车市场,将为动力电池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按照每辆车50kWh电池容量计算,300万辆电动物流车将带来150GWh的电池需求量。目前,宁德时代、沃特玛等动力电池制造商皆加快对电动物流车电池订单的抢夺。不过,对于动力电池商而言,当务之急是与电动物流车一起应对新能源补贴大幅退坡和门槛提高等难题。
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状是,从去年开始,动力电池产能过剩开始显现苗头,进入2017年,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对高能量密度的三元电池倾斜,以及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的利益驱动下,动力电池迎来新一轮扩张潮。业内预计,今年动力电池新增投资规模继续增长,仍将保持在千亿元以上。
“动力电池的发展是一个从供不应求到供过于求的过程,在市场的优胜劣汰中将实现适者生存,最后胜出的才是凤凰。”杨琦告诉记者。在业内看来,动力电池企业降成本之路,并不是一年两年的短期过程,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为新能源汽车逐步退坡机制,国家已经明确到2020年将取消补贴。
受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和上游原材料涨价,动力电池企业“两头受压”,求生存、谋发展成为不得不面对的严峻话题。
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是优胜劣汰,物美价廉者将最终胜出,也即意味着拥有产品最高性价比的企业将笑到最后。无疑,具备较大产能规模、有较强经济实力、较先进技术路线和较高市场占有率的排名靠前的动力电池企业,在这场降本竞赛中,会将排名靠后的企业远远甩开。
相比之下,一些小型电池厂商的生存会变得举步维艰,此前遍地开花的“小、乱、差” 动力电池企业,将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电池行业即将进入洗牌期,随着兼并重组的进行,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